编辑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 深圳热线>> 科技>>正文内容

我国建立常态化深海长期连续观测和探测平台

2023年03月26日 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制的多代深海坐底长期观测系统在我国南海冷泉区已经连续多年布放,实现了对该区域高清影像资料、近海底理化参数等数据的连续获取。这一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深海研究》发表。

深海坐底长期观测系统在我国南海冷泉开展原位观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团队突破水下耐腐蚀技术、能源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探索新型水下布放及回收模式,研制了多代深海坐底长期观测系统,实现了对观测区域高清影像资料、近海底理化参数及保压流体样品等数据样品的综合获取。

与以往的自由落体式着陆器不同,深海坐底长期观测系统为实时视频指导的缆放式着陆器。布放时通过搭载的水下高清摄像头实时观测落点位置,通过科考船配合可较为精确地控制布放位置,并且在海底着陆后仍可通过同轴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探测参数,保障最优观探测效果。回收时通过同轴缆直接回收。科研团队研发的深海多通道激光拉曼光谱探测系统多次搭载深海坐底长期观测系统布放于我国南海冷泉区域,在“发现”号ROV的辅助下,布放拉曼探头、进行原位实验和长期、原位、连续探测。

深海坐底长期观测系统布放模式

从2016年起至今,中科院海洋所研制的多代深海坐底长期观测系统已先后多次布放于我国南海冷泉区域,其中单次最长连续布放天数达659天,累计水下布放时间1000多天。(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相关推荐
“播雨”计划  用高科技润泽家园(政策解读)

据李集明介绍,人工影响天气需要借助科技手段监测云和降水形成的天气条件,如云的厚度要大于2000米、水汽充足、云中过冷水含量超过0.01克/千克等,达到一定条件才能考虑开展作业。然后,通过...[详细]

我国建立常态化深海长期连续观测和探测平台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团队突破水下耐腐蚀技术、能源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探索新型水下布放及回收模式,研制了多代深海坐底长期观测系统,实现了对观测区域高清影像资料、近海底理化参数...[详细]

多因素致新能源板块估值大幅波动 机构看好后市产业链复苏机会

陈兴文认为,中长期来看,经济逐步复苏,新能源板块的“风光储锂车”未来增量空间巨大,是值得长期布局的赛道。从细分环节来看,电池和中游材料端的行业格局相对稳定,具有较高的竞争壁垒和...[详细]

返回顶部